亲爱的同学们、老师们:
大家上午好!
江南孟秋天,稻花白如毡。很高兴在寓意收获成长、孕育憧憬新生的时节,与同学们相聚山水无锡、厚重江南,共享大家学涯新起点的怡悦!首先,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5220名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!同时,对辛勤培养你们的家长和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,也借此机会向老师们致以节日祝贺!
高中三年,同学们几乎都是在疫情大考中度过,居家学习、居家运动成为新的生活样态,这既是人生经历,更是成长磨砺。你们积极配合疫情防控,主动适应线上线下学习的快速转换,尽力调整考试“心里没底”带来的焦虑不安,起而行之、行而不辍,最终脱颖而出进入江南。我为你们至信而识体、坚定而执着、笃行而不怠点赞!
故乡虽远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同学们,到江南就到家了。从踏入校门那一刻起,我们就是一家人,“江南人”就此成为我们共同的名字与独特的印记。大家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都有自己的闪光点。你们当中,有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设计学院周梓恒同学,有获第十八届“叶圣陶杯”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物联网工程学院唐雨玥同学,希望你们持续精进,点亮科学之光、追寻人文之美;龙绘夷、张文喆、罗童三位同学,分别以学校在湖南、江苏、贵州录取的最高分进入同一班级、无锡医学院临床2301班,希望你们戒骄戒躁,仰望星空追梦、脚踏实地前行;外国语学院的黄怡婷同学,在疫情期间,完成了近千人的身份信息录入和采样试管清点,王一然同学在公益服务活动中,为乡镇小学140余名儿童募捐圆梦,希望你们永葆爱心,用力相助于人,用情汇聚暖流;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陈丽媛同学,家中两位长辈毕业于江南大学,理学院刘静芸同学,跟随姐姐脚步来到江南,感谢你们对江南大学的信任,希望你们传承学脉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再书江南荣光。
中国人历来注重缘分,人一生中最重要的“缘”有两种:一是与生俱来的“血缘”,二是从学构建的“学缘”。“学缘”把我们联结在半城山水半城绿的无锡。头枕太湖,包孕吴越,无锡赓续千年文明,铸就了特有的城市厚度与温度,在新时代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。这里生活富裕富足,人均GDP连续三年荣登全国大中城市第一,是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;这里文脉绵延绵长,素有“院士之乡”“教授之乡”“经济学家摇篮”等美誉;这里环境宜居宜业,入选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“无比爱才、锡望您来”展示了无锡爱才用才的诚意。学校立足无锡、深耕江苏、扎根中国、放眼世界,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进蝶变,在矢志一流的航道上奋楫破浪,“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”中,学校首次进入全球高校400强。在江南,你可与良师一同探求科学真谛、领悟人文奥义,他们中有如陈坚院士一般,经年累月躬耕食品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研究,致力于让老百姓“吃好饭”的科学大家;有如谢玉梅老师一般,带领学生先后赴五十余县百余村调研,总结和探索中国扶贫路径的资深教授。在江南,你可与益友一同探索未知世界、丈量祖国山河,他们中有斩获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优秀学生团队;有跨越4000公里,奔赴大美新疆,下棉田、入村社、走企业、访群众、开直播的纺织援疆团,他们用青年担当,筑梦“疆”来。我相信,在无锡、在江南,你们会养成“栉风沐雨自担当”的品格,会练就“邃密群科济世穷”的本领,成长为“知责任者、行责任者”的新江南人。
同学们,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,也是学校建校65周年,我们满怀期待与大家携手同行,奔赴下一程山海。同学们总爱说“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”,相信在未来的四年甚至更久的时光里,你们会在江南这片沃土上,转出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。在此,我向同学们提三点希望:
一是信仰立魂,在立志笃行中锤炼“德与格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”人无精神不立,精神的力量蕴藏着创造一切的势能,有崇高的信仰,才能有勇毅的行动。我们看到,18岁的戍边烈士陈祥榕写下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,这是他的战斗口号,更是他守边卫国的坚定信仰。我们看到,我校原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李宗元同志耄耋之年仍坚守讲台,坚持育人70年,“择一事终一生”,践行着教育强国的坚定信仰。我们也看到,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半导体传感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团队,当中国空间站某控制系统需紧急研发核心芯片时,他们毫不犹豫扛下大任,夜以继日,艰苦攻关,仅用4个月就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。临危受命时的一句“我来!”,是他们“国有所需,我必前行”的责任与担当,也是他们科技兴国的坚定信仰。
同学们,信仰无声,高歌以行,有的人,因为看见,才会相信;有的人,因为相信,所以看见。坚定信仰,以大德铸品格,才能在未来前行的路上,不困于心不惧于行。正所谓心中有正气,干事有底气,希望你们在心中扎根信仰的种子,树立远大理想,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,不忘初心,立志笃行,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二是信念筑基,在躬身力行中磨砺“知与行”。
“青年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,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,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。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真切寄语。江南人始终怀揣崇高理想信念,与时代共向同行。在他们中,有北京冬奥会第16棒火炬手、国际奥委会青年领袖、2013级本科生林诗凌同学,她将人工智能影像与体育运动相结合,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全球化,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。在他们中,有参加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2018级本科生贺李同学,经历214天高强度训练,充血的膝盖、被枪背带烫出的水泡、穿不进战靴的脚,更加坚定了她以一名中国女兵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的信念。在他们中,还有“校长特别奖获得者”、2019级本科生张喆同学,他坚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信念,以扎实的本领接过低碳环保大旗,用科技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,本科期间即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。
同学们,坐而论道,不如起而行之,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。今天,我们相聚一堂,往昔不可追,来日犹可待,如今最重要的,不是你们从哪里来,而是你们要往何处去。希望你们坚定信念,在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进的力量,躬身力行,踵事增华,在奋进中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三是信心固本,在明辨善行中练就“勤与恒”。
人类历史告诉我们,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,越是艰难时刻,越要坚定信心。无惧无畏,迎难而上的江南学子,笃学以求真,尚行以求实,一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。你们的学姐,2017级本科生宋婉宁,代表学校数次征战各类游泳赛事,用高度自律的品质和超出常人的毅力,走出因0.01秒之差无缘领奖台、遗憾错过备战4年省运会的阴霾,重整旗鼓、再度出发的她,成功在第4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锦标赛中为学校摘得首金。你们的学长,2019级本科生龙腾同学,一度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,携笔从戎归来后,深知行动才是治愈恐惧的良药,分秒必争,发愤图强,最终实现了学业绩点由2.4到3.9的突破,用“奋斗”为自己正名。此外,在今年6月份毕业的本科生中,我校有52个宿舍实现全员升学,他们不困顿于远方理想和眼前现实的不平衡,始终坚定“喜欢的事情不要怕”的信念,努力奋斗,共同成长。
同学们,海压竹枝低复举,风吹山角晦还明。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,未来征途漫漫,在为梦狂奔的路上,风雨急骤、孤夜寂寥必定都是常态,失败并不可怕,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。希望你们不徘徊于一时得失,不消糜于一夕成败,勤学善思,时刻保持向上的心态,坚定必胜的信心,经受住时间的考验,愈挫愈勇,勇往直前,在坚持中成就美好的人生。
心有所念,终有所往。同学们,世间纷扰无穷尽,唯有笃信是良方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作为新一代的江南人,希望你们秉持“笃学尚行,止于至善”的校训精神,以“信”扎根,以“行”致远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,奋进向未来。
最后,祝愿同学们在江南大学生活愉快、学业丰硕!
谢谢大家!